六味地黄丸,作为中医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,源远流长,应用广泛,在中医药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。 [出处]: 六味地黄丸首载于宋代钱乙所著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钱乙依据中医理论,在张仲景肾气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,专为小儿先天不足、肾阴亏虚等证而设,后世医家对其不断研究与应用,使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至成人及多种病症。 [组成]: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六味中药组成。其中熟地黄甘温滋腻,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,为君药。山茱萸酸温,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;山药甘平,补益脾阴,亦能固精,二者共为臣药,与君药相配,三阴并补,以收补肾治本之功,且补中有涩,可防止肾中精气的散失。泽泻甘寒,利湿泄浊,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;牡丹皮辛苦性凉,清泄相火,并制山茱萸之温涩;茯苓甘淡性平,渗湿健脾,助山药之健运,三药合用,称为 “三泻”,泻湿浊而降相火,使补而不滞,共为佐药。 [方歌]: 六味地黄益肾肝,茱薯丹泽地苓专。 更加知柏成八味,阴虚火旺可煎餐。 养阴明目加杞菊,滋阴都气五味研。 肺肾两调金水生,麦冬加入长寿丸。 [功效]: 滋阴补肾,兼补肝脾,三阴并补,以补肾阴为主。 [主治]: 主治肾阴亏损证。症见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消渴,手足心热,口燥咽干,牙齿动摇,足跟作痛,小便淋沥,以及小儿囟门不合,舌红少苔,脉沉细数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、高血压病、糖尿病、肺结核、肾结核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、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不足者。
[方解]: 本方证以肾阴不足为主,肾阴亏损,精髓不充,封藏失职,故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等。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,为君药。山茱萸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;山药补益脾阴,亦能固精,二者共为臣药,与君药相配,三阴并补,以收补肾治本之功,且补中有涩,可防止肾中精气的散失。泽泻利湿泄浊,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;牡丹皮清泄相火,并制山茱萸之温涩;茯苓渗湿健脾,助山药之健运,三药合用,称为 “三泻”,泻湿浊而降相火,使补而不滞,共为佐药。全方三补三泻,以补为主;肝脾肾三阴并补,以补肾阴为主,补中有泻,寓泻于补,相辅相成,共成通补开泄之剂。 [配伍特点]: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 “三补” 与 “三泻” 相伍,以补为主;肝脾肾三阴并补,以补肾阴为主;补中有泻,寓泻于补,使补而不滞,滋而不腻,共成通补开泄之剂。 [用药禁忌]: 脾虚泄泻者慎用。因为方中熟地黄等药物较为滋腻,易阻碍脾胃运化,加重腹泻症状。 阳虚内寒者忌用。六味地黄丸主要针对肾阴不足,若为阳虚内寒之证,服用后可能会加重虚寒之象,如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等症状。 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。在感冒发热期间,人体正气趋向于表,以抵御外邪,此时服用滋补之剂,不利于外邪的疏散,可能会使病情迁延。 总之,六味地黄丸作为中医经典方剂,在滋阴补肾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与配伍特色,但在使用时需准确辨证,遵循用药禁忌,方能发挥其最大的治疗作用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 |
Powered by 天机社区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